第206章 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之争_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
大全小说网 >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> 第206章 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之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6章 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之争

  得知他今年才进入机务段,就拿到了铁路先进工作者的情况后,忍不住满意的点点头。

  “机务段的情况我了解,能够从几十位火车司机中脱颖而出,不愧是我老刘的学生。”

  “您当年教过我,要干一行爱一行,我既然当了火车司机,就要成为最优秀的火车司机。”

  刘国璋抬起头,看看李爱国:“你小子倒是有志向,只是”

  方世兰进来给两人倒茶,打断了两天对话。

  她要做晚饭了,询问李爱国是否有忌口的食物。

  在得到回答后,笑着看向刘国璋:“老刘,咱们谈好的,在家里可不能谈工作,要是被我听到了,你就要违反纪律了。”

  刘国璋哭笑不得:“你当着孩子的面,提这些干什么。

  再说了,你的事儿上面不是已经定性了吗?!你跟你父亲早就没了关系。”

  方世兰还想说两句,见李爱国这会也抬起了头,尴尬的笑笑,转身走了。

  两人唠叨的内容十分含糊,李爱国也猜了个七七八八。

  肯定还是因为方世兰的身份问题。

  “你师娘就这样,三十多岁的人了,还跟小孩子似”

  刘国璋笑着解释一句,端起茶喝了一口,接着说道:“你身为蒸汽机机车的司机,已经做得很好了,可是时代是发展的,现在国外正在普及新型机车,国内很快也会跟上,你也要跟上脚步。”

  果然是老师,没几句话,就开始上课了。

  李爱国挺直胸膛,点点头:“我们机务段里也发放了内燃机的资料和电力机车的资料,让我们这些火车司机学习。”

  提到工作,刘国璋突然来了精神,好奇的问道:“你觉得内燃机和电力机车,哪种更适合咱们?”

  李爱国愣了一下。

  铁路局路风办的副主任为什么要关心这些。

  环视四周,他这才注意到,刘国璋的书桌上和书架上,摆满了各种跟火车头有关的书籍,其中很多还是俄文书籍。

  李爱国想起了听到的风声,好奇的问道:“老师,我听说您要升迁了.”

  刘国璋深深的看了李爱国一眼,赞一声你小子的消息倒是灵通。

  因为是师生关系,他也没有藏着掖着。

  “你师母的问题基本查清楚了,上级决定调我到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工作担任副主任的职务。”

  李爱国的眼睛猛然瞪大。

  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是铁道部为了发展铁路事业,而成立的研究所。

  除了研究机车外,对地方上的研究所,还有直接管辖的权力。

  像四方厂的董教授,在一定程度上,就归铁道研究所管理。

  铁道研究所看上去声名不显,很多人没有听说过,级别却不低,副主任跟轧钢厂的厂长是一个级别的。

  而刘国璋现在才不到四十岁以后的前途可想而知。

  “恭喜老师再进一步了。”李爱国站起身道。

  刘国璋摆摆手:“咱们是师生关系,你就别跟我来这套了,你是一线工作者,对火车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,可能远超那些研究员,我有件事情拿捏不准,正想征询你的意见。”

  刘国璋是解放前的老师。

  那时候师生关系,可是铁打的关系。

  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夫,并不是一句空话。

  李爱国自然不会推辞,侧耳倾听。

  原来。

  现在铁道研究所内部,关于火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。

  一派建议遵循世界大流,像欧美和老大哥那样,按部就班的发展内燃机车。

  另外一派则提议应该发展更先进的电力机车。

  跟内燃机相比,电力机车有着具有更高的速度和牵引力,同时还更加环保,未来的前途将远超内燃机。

  就像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电动汽车一样。

  电力机车出现的时间,也比内燃机要早。

  只是因为技术原因,迟迟没有得到发展,后来反而被内燃机超越了。

  事实上,从解放后,国内已经意识到电力机车的先进性,开始研究电力机车了。

  朱洲电力机车厂在苏国专家的帮助下,正在制造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,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。

  “其实我是倾向于继续研究电力机车的,只是.你看看这个.”

  刘国璋叹口气,拿起一份内参材料,递到了李爱国面前。

  粗糙的纸张上,有铅印的文字。

  《朱洲电力机车厂6Y1型干线电力机车试运失败,巨额资金打了水漂,究竟是谁的责任!》

 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。

  就是6Y1型干线电力机车在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中,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,而返厂整修。

  上面还言辞激烈的指责研究所坚持研究电力机车,是坚持行走在错误道路上。

  目前老大哥和欧美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内燃机车。

  研究所应该迷途知返,顺应世界潮流,摒弃电力机车。

  看完之后,李爱国心中直呼好家伙。

  他前阵子还在铁道内部报纸上,看到6Y1型干线电力机车研究顺利,估计很快能够实装了。

  当时李爱国还感到奇怪。

 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,国内这个年代研究的好几种电力机车型号,都以失败而告终了。

  原来真是失败了

  只是没有对外公布,而是刊印在了内参上。

  刘国璋在旁边继续说道:“按照研究所的规划,后续还有还几种型号的电力机车研究项目。

  只是现在有人在内参上点了一炮。

  部里面本来就对电力机车有疑虑,觉得花销太大,现在更是产生了犹豫。

  研究所内部。

  因为6Y1型干线电力机车项目的失败,一部分同志也产生了动摇。

  一旦上任,我将面临艰难的抉择。”

  李爱国放下报纸,看看刘国璋:“老师,您应该也研究过机车,应该清楚,内燃机是一项成熟的技术,国外已经几乎通盘掌握了这项技术,并且利用技术专利,建立了一条护城河。

  咱们就算是花费精力和时间,来继续研究内燃机车,也很难有所突破。”

  刘国璋惊讶的看看李爱国,一般的火车司机,只是能够了解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,已经算是合格了。

  这小子却能想到后续的发展,其格局和眼光,已经超越了研究所里的那些领导。

  “你继续。”

  “而电力机车虽发展缓慢,一旦技术成熟,必然会取代燃油机车,咱们应该提前发展电动机车,实现弯道超车!”李爱国神情严肃。

  “弯道超车.这个概念提得好!”

  刘国璋连连称赞。

  站起身从抽屉里摸出一包白盒的烟,从里面抽出两根。

  一根递给李爱国,一根自己点上。

  深深抽一口,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,“群敌环伺,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,咱们要是不另寻一条新的道路,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残羹剩饭。

  这对于一些体量比较小的,可能无所谓。

  可是咱们拥有十万万人口。

  帝国主义是不会容许咱们发展壮大的。

  咱们也绝对不能容许命脉被别人捏住。

  只是”

  刘国璋迟疑片刻,抬起头看向李爱国:“对于内参上浪费的说法,你怎么看?”

  李爱国惬意的抽着烟,嘿嘿一笑:

  “老师,任何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想干成前无古人的事情,就得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。

  报纸上不是经常提倡,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。”

  在李爱国的记忆中。

  正是国内的铁道研究所,一直坚持研究电力机车,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
  从6Y1型电力机车,到SS1型电力机车,再到SS2型电力机车

  最终才研制出首款客、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SS3型电力机车。

  后来SS型电力机车继续发展,一直发展到SS9G型电力机车。

  国内最终拥有了全套研究和制造技术,才能生产出了和谐号电力机车。

  要是现在放弃了。

  那么以后国内的电力机车,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了。

  想想芯片

  李爱国后背泛起一阵凉意。

  刘国璋也正是从大局出发,意识到了这点,才会主张大力发展电力机车。

  听了李爱国这番话后,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。

  他抽着烟,眼睛微微眯起,淡淡的烟雾中,陷入了沉思。

  也许应该以‘弯道超车’为标题,在内参上撰写一篇文章,消除那些负面影响。

  有时候。

  一个响亮的口号,可能会彻底改变局面。

  多年的磨炼,也让这位为了信仰,只会蛮干的老教员,学会了在工作中使用灵活的策略。

  谈了事,吃了饭,又拉了些家常。

  李爱国眼看快到晚上九点了,便起身告辞。

  “爱国,以后你要常来家里。”

  “放心吧,老师,我一定经常叨扰。”

  刘国璋将他送到外面的大路上,才转身回到了小院里。

  方世兰正蹲在水池旁,洗刷碗筷,看到他回来,抬起头笑着说道:“老刘,没想到你还有位这么有出息的学生。

  年纪轻轻就得了铁路先进工人称号,以后说不定能当上机务段的领导。”

  “你呀,还是小看了他,刚才谈起火车技术问题,他是随手拈来,说得头头是道,比一些科班出身的研究员还要专业。

  还有,这小子很通晓人情世故,手腕也很灵活,是个可造之才。

  这样的人才,留在机务段里当火车司机太可惜了。

  估计要不了多久,我就得想办法将他调进研究所里。”

  想起李爱国刚才提出的“弯道超车”,刘国璋就从心底充满了佩服。

  这个口号,言简意赅,又足够的响亮,还具备哲学道理,足以跟报纸上的口号相媲美了。

  李爱国竟然能够随手拈来.不得了啊!

  方世兰抿嘴笑:“人家火车司机是工人,工资虽低一些,但是稳稳当当的,不受风浪的影响,用得着你的好心?”

  被自家老婆损了一顿,刘国璋却没办法反驳,毕竟前阵子方世兰确实受了不少委屈。

  “媳妇儿,来,我帮你洗衣服。”

  “去去去,你还是研究你的机车去吧。”

  小院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qkjg.com。大全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qkj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